纸上谈兵的意思解释简单精选120句

admin 句子 2024-04-24 08:42:00

纸上谈兵的意思

1、纸上谈兵的意思和主人公

(1)、(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译文: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3)、(3)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以,认为。

(4)、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

(5)、“长平之战”后,秦国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无力组织大规模战争。赵国虽然一蹶不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直到三十年后,赵王迁犯下了和爷爷赵王丹同样的错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诛杀了末代战神李牧。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秦军再次大举进攻时,赵王迁只能束手就擒了。

(6)、然而,我们有理由充分地开展法教义学的方法论研究,并不能说明同样有理由开展宪法教义学的方法论研究。在给浙江大学的08级本科生的一次宪法学授课之后,一名学生略有些感伤地问我:“白老师,宪法学在我国是否就是一种典型的屠龙术?”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对于宪法教义学研究来说是前提性的。前已述及,只有宪法规范应用于实践,满足现实生活事实的规范性需要,宪法解释才是有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接受宪法审查的理念,并相应地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宪法适用与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将为宪法学的教义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并推动宪法教义学纯粹学术性的“棋盘推演”真正的实践化、“活性化”,并在与宪法实践的循环互动中获得改进和完善。质言之,只有当一国之宪法真正成为罗文斯坦所说的“规范宪法”之时,宪法教义学的存在和发展才是可能的。否则,宪法教义学就会成为纯然的“纸上谈兵”。

(7)、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8)、成语故事|文人的“惨淡”和牛肉面馆的“惨淡”是一回事吗

(9)、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10)、身经百战:指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11)、要练好基本功,别尽学花架子。

(12)、读音:zhǐshàbaingtánbīng

(13)、我们总是疲于奔命,求不得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反省自己。

(14)、纸上谈兵什么意思,有历史典故,主人公赵括的结局怎样?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在纸上谈论行军作战。是一个贬义词,旨在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不会实践的人。

(15)、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16)、他的状态让我十分忐忑。有一天,我试探着问他“课程难不难”,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简单!都会!”

(17)、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晚于春秋。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

(18)、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19)、《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0)、(近义) 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2、纸上谈兵的意思解释简单

(1)、    公输盘替楚王造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墨子为劝阻楚王,跟公输盘来了一场模拟的战争,用衣带、木片,摆成攻城守城的样子,双方展开攻防。结果公输盘输了,楚王也放弃攻打宋国。一场大战,就用这样的方式,打完了!总觉得,这才应该是纸上谈兵的真正意义。

(2)、有一次,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使得秦军一直无法取胜。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

(3)、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4)、而我们活着的意义,自己都能明确感觉的到,也仅仅只是在活着而已。

(5)、但是,必须认识到,“纸上谈兵”是有意义的。宪法教义学的作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独立于宪法适用,即便一国不存在宪法审查制度,宪法教义学亦可开展其解释、建构和体系化作业,虽然可能许多理论模型都仅仅是一种理论推演的成果,但是这种模拟有其独立的意义。因为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终于准备实践它的宪法,那时,宪法教义学不仅已然为其准备好了丰富而成熟的智识成果,而且也有资格声称自己完全具备了应对任何宪政之实践难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任何一个拥有宪法审查制度的国家的宪法学者都天然就具备的。因此,充分的“纸上谈兵”在其锻炼宪法教义学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不一定是模拟的)之实践能力以及储备相应的智识资源的意义上彰显其重要性。因此,实在没有必要对宪法教义学的“纸上谈兵”持一种作壁上观式的鄙薄态度。正如林来梵教授所言,这种鄙薄,“恰恰无异于是将那种没有深厚法治传统、同时又远离宪法规范活性化的现况,在茫然等待‘宪政时刻’的过程中继续加以正当化的态度。”

(6)、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7)、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8)、《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9)、我的意思是,对于外人来说纸上谈兵真的太容易了。

(10)、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军事。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也不曾夸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缘故,赵奢说:“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括却把它说得很简单。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如果用他为将,必使赵军遭受危难。”

(11)、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12)、同时,亦需注意到,即便在现行法秩序中缺乏一套具有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宪法教义学的纸上谈兵亦非全然仅仅在做预备性工作。对中国法治实践过程中所生发出来的热点事案,法学家从宪法教义学的立场出发参与讨论和点评,其必然有助于培养民众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情感,进而影响人心和舆论,最终在理性的层面上说服立法者通过事实行为来对其自身立法的合宪性作出判断,以达到废止恶法的目的。这可以说是宪法教义学的一种“曲径通幽”的妙用!此种妙用在许霆案所引发的笔者对刑法原264条“盗窃金融机构加罚条款”作出违反宪法之学术判断后、立法者主动修改该争议条款的事件中即可窥见一斑。如果我们所从事的学术事业,其最终目的并非个人的兴衰荣辱,而是为整个民族创造一套适合我们的良善的法制度,那么究竟是由正式的宪法审查机构公开地宣告违宪,还是由立法者自己“暗暗地”主动修改撤销,其实是没有多么大的差别的。重要的是前进,而不是等待!

(13)、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jiàng)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

(15)、纸上谈兵,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6)、引用: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17)、成语故事|穷途末路的皇帝,想当一个普通百姓都是奢望

(18)、"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原文(1)

(19)、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0)、身体力行:用作褒义。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3、纸上谈兵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纸上谈兵什么意思要从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说起,纸上谈兵一词,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人公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从小生在将军之家,尽管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兵刃斗争,但是对于兵书兵法烂熟于心。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赵奢,在兵法上也不是赵括的对手。因此,赵括的名声很大,赵括也很骄傲。不过赵奢也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只有理论的本领,实战的能力并不行。于是在赵奢死后,廉颇就掌管赵国军队,开始并无事端。

(2)、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3)、眼前环境不允许我们有所动作,所以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

(4)、“你……你这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说完这句话我忽然有点后悔,因为我担心他用那个著名的“梗”来怼我。

(5)、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汉·陆贾《新语·辨惑》)

(6)、别耍嘴皮子,玛布尔,你这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7)、本授权只针对“读者·新语文”原创文字内容。涉及非原创内容、图片、音视频等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授权,请自行联系相关权利方单独授权。

(8)、华而不实: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9)、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10)、第贪小利而引火烧身。公元前262年,白起伐韩。那时候上d还属于韩国,太守冯亭眼看上d不保,便想到一个鬼点子,把上d送给赵国。这就意味着把战火引向了赵国。赵国打不过秦国,肯定就会和韩国结盟,到时候赵、韩两国穿一条裤子,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二打一总比单挑把握大。

(1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12)、上d郡共有十七座城邑,是一块大肥肉。赵王丹馋得哈喇子都流下来了,果断派人接收了上d。结果不出冯亭所料,秦国果然发兵攻赵,上d很快落入秦军手中。

(13)、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

(14)、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15)、    假若战争的确无法避免,假若人性的确好争斗,打架斗殴也的确是解决争端的一个方式,能否完善一些争斗的规则,让战争不那么血腥,惨烈,残酷无情?用木片摆摆,已经落后,用超级计算机呢?沙盘决战、模拟演习嫌不过瘾,计算机加上VR技术呢?热血青年、游戏爱好者都有了好去处,何乐不为。最好军工巨头、游戏开发商、媒体实况转播都参与进来,再请国际法庭、局座们当裁判。比赛结果出来,该割地割地,该赔款赔款。

(16)、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7)、历史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关键时刻,一些关键人物的表现往往会影响历史的走向。这些关键时刻,把握好了就是机遇,把握不好就是灾难,有人藉此流芳百世,有人不幸遗臭万年。历史就是这么冷酷,赵括不幸沦为反面教材。

(18)、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9)、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20)、纸上谈兵现用来比喻: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4、纸上谈兵的故事

(1)、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3)、那个会耍嘴皮子的大骗子卷走了老人750美元。

(4)、纸上谈兵,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5)、他至今仍然喜欢那些包罗万象而又空洞无物的响亮词句。

(6)、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7)、他的态度倒很诚恳。“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挠着头皮说,“听讲的时候觉得挺简单,拿到卷子就不会了。”

(8)、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9)、    有人嗤之以鼻,这是战争吗,这是游戏嘛!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是两强相遇勇者胜,怎么能靠几块木片就决出胜负?甘愿认输?竞技讲规则,讲公平竞争,战争有什么规则公平可言?

(10)、成语故事|“腰缠万贯”属于“胡润财富自由门槛”的哪一级

(11)、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12)、耍嘴皮子( shuǎ zuǐ pí zi ):指光说不做。 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13)、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14)、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15)、(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6)、[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17)、    规则从来就有,早期的战争,无论东西方,都类似于竞技。近现代战争,越来越残酷,但一直没放弃过规则。比如“不斩来使”,不杀俘虏,不袭击红十字会车辆,保护妇孺,不攻击非军事目标等等。只不过有人当君子,有人专挑妇婴显示自己的武功。

(18)、但是,如果把赵国灭亡的责任全部推在赵括身上,赵括肯定也会叫屈,因为他某种意义上也是替别人背锅。这个甩锅者就是赵王丹。他在决战之前迭出昏招,终于酿成最终的惨剧。

(19)、成语故事|会种树,就会教孩子!园艺专家的话可信吗?

(20)、第无识人之明,临阵换将。赵王丹用赵括取代廉颇之前,蔺相如就告诫他赵括言过其实。赵括的母亲也上书给赵王丹,从两个方面说明赵括不堪大用:一是赵奢不认同这个儿子。他对儿子作出的结论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二是括母从日常对比中得出赵括不如其父。赵奢为将之日,“身所捧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这与名将吴起如出一辙。而赵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可惜,赵王丹没有听不进去,仍然一意孤行。而秦国却抓住机会,倾全国之力,让名将白起挂帅,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5、纸上谈兵的意思解释

(1)、廉颇也是战国名将,虽然兵法兵书不如赵括,但是实战能力很强。在与秦国的作战过程中,让秦国吃尽了苦头。不过后来秦国派人在赵国散布廉颇造反的消息,于是廉颇被罢,赵王偏信赵括的理论能力,于是就派了赵括指挥军队。

(2)、⑤俯身倾耳以请:表修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而"

(3)、加拿大人不希望纸上谈兵或对美国的失误指手划脚。

(4)、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5)、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6)、[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7)、“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赵括自幼熟读兵法,谈起打仗来头头是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俨然一颗在军事领域冉冉升起的天才新星。而赵王身边的人又受了秦国的贿赂,这时候推波助澜,把赵括捧到了天上。赵王信以为真,果然临阵换将。

(9)、故事还要从公元前260年说起。那一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军数战不胜,主将廉颇汲取教训,坚守城池,拒绝出战。秦军一时奈何不了赵军,于是祭出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并不怕廉颇,这个老头子恐怕撑不了多久就会投降,他们最怕的人其实是赵国前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10)、今天我们就先来纸上谈兵,利用地图来摹拟战况。

(11)、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12)、(16)奇兵:战争中用于引用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也称"饵兵"。

(13)、[典故出处]《史记·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4)、成语故事|中高考放榜了,“名落孙山”并不是世界末日

(15)、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16)、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7)、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8)、成语故事|富贵者与贫贱者,哪一个更有资格骄傲

(19)、大家好,我是星河幼儿园大四班的钱柏羽。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坦克、警车都是我的最爱。我也特别喜欢听历史故事。

(20)、(例句) 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1)、他泰然自若,好象他那副墨镜把他整个人都挡住了,只有面部的表情配合他耍嘴皮子的独角戏。

(2)、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暗地里假借刑法惩处那些直说是鹿的人。诸:那些

(3)、第关键时候,策略失当,导致赵国孤军奋战。就在廉颇和秦军相持不下的时候,赵王丹曾问策于楼昌和虞卿。楼昌主张贿赂秦国寻求和解,虞卿主张贿赂楚、魏两国。虞卿认为,秦国志在“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绝对不会贪图蝇头小利。如果贿赂秦国,则正中其下怀,他们必然会将赵国示好的消息散布出去,这就会让其他诸侯国误以为赵国已经依附于秦国,即使赵国有难,他们也不会援手。而楚、魏两国与赵国唇齿相依,如果贿赂他们,他们肯定会欣然接受。秦国见楚、赵、魏结成同盟,心有余悸,自然要分兵防备楚、魏两国,这样一来,赵国也许可以躲过一劫。但赵王丹最终却选择贿赂秦国。结局也如虞卿所料,秦军与赵军在长平杀得天昏地暗,其他诸侯国却在一旁看热闹。

(4)、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5)、编织的一个又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死不承认的自我欺瞒还在继续。

(6)、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赵括只管按照兵书所云,亦步亦趋,丝毫不懂得按照战场形势变化。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被万箭射死,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史称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再无对抗秦国的能力,而六国被吞并的速度也就快了。

(7)、空洞无物( kōng dòng wú wù ):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

(8)、在另一方面,在当下中国,宪法学乃至整体的法学都主要是被作为社会科学来看待的,这种将宪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的视角并不能呈现作为精神现象的宪法的全部内核。而且倘若过度地强调作为社会科学的宪法学,进而夸大宪法解释中价值判断的存在及其影响,则不免有使宪法解释陷于主观恣意并成为社会实力与政治力量之侍女的可能。在此情况下,重视作为规范科学的宪法学,即宪法教义学,便益发显得尤为重要。

(9)、“一名法理学的专家很快将成为一名单纯的教师,其时,他的科学立场将会使人回想起A.Bester经典小说中的那名英雄的简历:受教育程度:无;技能:无;特长:无;推荐信:无。”

(10)、(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1)、成语故事|智多星吴用是足智多谋,还是诡计多端

(12)、反观我国,法律人面对的“法学”主要是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来加以认定的,甚至于诸多在成熟法治国家本属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也被纳入法学范畴。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认识倾向和正统意识形态的法律本质论交融,推动了法的批判理论的流行。理论法学界普遍存在着的对于法条或者法条主义的“轻视”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部门法教义学者通过艰辛的理论劳作所产生的影响力。在此情境下,至少上述情境乃是触媒之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各自为阵、相互指责。真正的法律共同体远未形成,法治建设亦前路坎坷。许多法学理论家们“言必称西方”,面对本国的实际却只能再三退让,一直退到现实对他们大声喊道:“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HisRhodus,hissalta!)”

(13)、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14)、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15)、公司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但那就是一个花架子。

(16)、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17)、    《墨子》里的一段:“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8)、成语故事|“登堂入室”是故居旅游指南,还是新型学霸手册?

(19)、《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20)、    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就不再嘲笑宋襄公了吧?当然,或者这只是痴人说梦,纸上谈兵,而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