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最经典语录精选123句

admin 语录 2024-04-03 08:34:12

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1、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短句

(1)、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诗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完善心的功能就是完善性的功能。

(3)、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4)、圣人之所以谓之生知者,专指义理而言,而不以礼乐名物之类,则是学而知之者亦惟当学知此义理而已,困而知之者亦惟当困知此义理而已。

(5)、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6)、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7)、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8)、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9)、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0)、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11)、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12)、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3)、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4)、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5)、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

(16)、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7)、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8)、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

(19)、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20)、“我早已说过,年轻时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事。

2、王阳明最经典语录

(1)、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3)、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4)、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5)、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7)、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8)、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10)、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11)、唯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12)、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13)、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14)、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5)、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6)、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17)、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18)、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质量。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9)、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0)、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3、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1)、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2)、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3)、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4)、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5)、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6)、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

(7)、《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讲座!从人性出发,依理性而行,顺乎儿童天性,读最有价值的书,看世界名画,听古典音乐。这场讲座已经改变了千千万万的家庭,让无数儿童从此开始读诵国学经典,让无数父母对孩子教育豁然开朗!一场演讲,真正改变一生! 

(8)、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9)、   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10)、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11)、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2)、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3)、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5)、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象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16)、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17)、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8)、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9)、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20)、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4、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大全

(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多管闲事。

(2)、太阳是移动的,不可能总停留在一处,无论何处,只要有一线光明,就全是阳光所在。

(3)、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4)、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配合事项):孩子在家期间,家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一天24小时播放中英文经典和古典音乐,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氛围。带孩子多运动,多接触大自然,尽量少到商场、电影院、游乐场等吵闹的场所。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9)、每个人生来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一颗“良知”去认识是非善恶,而成为圣人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最真实的自己。

(10)、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1)、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2)、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3)、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4)、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15)、(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16)、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8)、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9)、此阶段是孩子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且年龄未满13周岁,即可继续留在学堂深入学习第二阶段的内容,或进入体制学校。如进入体制学校,其必将品学兼优。

(20)、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5、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1)、              源于《静心录之七》。

(2)、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3)、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

(4)、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6)、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年代:明朝

(8)、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9)、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10)、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1)、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12)、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3)、(备品):被褥、枕头、换洗衣物、拖鞋、运动鞋、洗漱用品(毛巾、牙具一套)、浴巾和汗巾、沐浴液,洗发液、水杯(玻璃杯除外)。(所有物品均请写或绣上名字)

(14)、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5)、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16)、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7)、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向在虔时终日论此。

(18)、休息时间播放经典音乐以外,根据学习进度播放中英文经典音频;

(1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20)、每堂大课中途老师会根据情况安排间息和眼保健操;

(1)、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2)、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4)、至于“夭寿不二”,它是教育人们一心向善,不能因环境优劣或寿命长短而把为善的心改变了。只去修身等待命运安排,认识到人的困厄通达长寿短命是命中注定,我也不因此而心动。

(5)、◆外文经典10万字共四本:《仲夏夜之梦》《小爱神喜颂》《英文名著选》《英文圣经选》

(6)、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7)、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8)、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0)、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11)、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2)、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3)、教导学者诚意息虑,默坐澄心。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王阳明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立言”基点,才使得他的人生事业走向了历史的颠峰。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更是有着广泛的致良知之教。“致知者,诚意之本,格物者,致知之实。”,“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

(14)、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

(15)、要了解“知行合一”,就要先知道“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就能获得宇宙万物之机。因此,“格物致知”是先知而后行。

(16)、   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7)、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18)、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

(19)、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20)、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2)、本书院即为本时代的国际大才及社会的君子领袖之培育而规划。

(3)、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分享: